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圆桌会议(珠海)成功举办,推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与产业链供应链协同
4月25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圆桌会议(珠海)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以“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出海韧性供应链的构建”为主题,围绕“制造牵引服务:企业国际化布局与供应链支撑”开展圆桌对话,现场发布《2024年度粤港澳大湾区展览业发展报告》,旨在推动大湾区创新融合发展,赋能企业高水平出海,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
广东省贸促会(广东国际商会)会长陈小锋、珠海市副市长胡新天出席活动并致辞。广东省委港澳办一级巡视员、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执行常务副会长黄锻炼,中国贸促会驻香港代表处、中国贸促会驻澳门代表处、中国贸促会联络部驻外机构处(港澳台处)相关负责人以及57家圆桌会议机制成员单位负责人、特邀政府机构代表、特邀嘉宾等约120人参加活动。
■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搭台聚力集智
赋能企业高水平出海
今年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奋进号角,加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托起一个经济社会繁荣、活力动力充沛的新广东。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圆桌会议由广东省贸促会、中国贸促会驻香港代表处、中国贸促会驻澳门代表处联合发起,自2024年启动以来,已在广州南沙、东莞滨海湾新区及香港成功举办三次会议,有效凝聚三地工商界力量,共谋创新发展路径,已成为推动大湾区工商界合作、优化营商环境、促进跨境法律衔接的重要平台。
“希望三地工商界携手合作,不断提升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供应链跨境协同水平、国际竞争优势、市场辐射能力,赋能粤港澳大湾区企业高水平出海,开拓国际市场。”会上,陈小锋开宗明义指出,此次圆桌会议以“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出海韧性供应链的构建”为主题,旨在探讨加强大湾区企业供应链协同与整合,提升供应链风险管理能力,进一步凝聚粤港澳三地工商界的力量,助推企业提升出海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胡新天表示,本次圆桌会议将汇聚众智、激发灵感,探索出企业出海抢抓全球供应链机遇的新思路、好策略。目前,珠海正充分利用港珠澳大桥的便利连接优势以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粤港澳物流园、珠海高栏港综合保税区、珠海机场等平台优势,以跨境物流为核心,推进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建设,努力打造成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辐射粤西、连接大西南地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经贸新通道。
圆桌对话
制造牵引服务加速 “全球化”
“香港的国际化基因、广东的产业纵深与澳门的战略支点,是大湾区企业走向全球的三大引擎。”圆桌对话以“制造牵引服务:企业国际化布局与供应链支撑”为主题,多位嘉宾各抒己见。香港一带一路总商会代表邓志华表示,横琴粤澳深合区作为大湾区开放发展的“桥头堡”,以“制度创新、产业协同、全球链接”为核心,逐步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下大湾区企业全球化布局的战略支点。
KOTRA广州贸易馆总监吴晓欣表示,从投资区域分布来看,韩国对欧洲和亚洲的投资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投资金额分别达到139亿美元和125亿美元。“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欧亚地区的经济稳定增长以及市场潜力的持续释放”。
澳门出入口商会理事钟志松建议加强区域合作,带动物流升级,发展特色金融吸引跨境资本,利用澳门独特优势打造跨境电商平台并通过大湾区城市网络辐射内地市场。珠海方正印刷电路板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张伟华则建议,结合国家宏观政策,有针对性地出台支持措施,鼓励企业为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物流、仓储等生产性服务,支持企业合规、高效发展。
“先进制造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筋骨。”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政策研究组负责人张华珺分析当前全球产业链的形势、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建议大湾区企业在国际化布局环境下抢抓机遇,应对挑战,通过供应链对产业链的有力支撑,实现生产性服务业掌控国际化产业链的产业组织模态,走制造牵引服务的发展路径。
最新发布
大湾区展览业报告出炉
会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韩永辉以《新航海时代:企业出海供应链重构的大湾区密码》为题进行分享,重点解读在全球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出海企业如何通过构建韧性供应链的研究,分析全球市场竞争的变化与机遇,助力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2024年共举办924场展览会,较2023年同比增加1.32%。”“2024年展览面积达3100万平方米,内部优势互补空间大。”当天会议现场还发布《2024年度粤港澳大湾区展览业发展报告》,提供大湾区展览行业现状和趋势分析,促进区域展览业协同发展、合作共赢。
“政府搭建交流对接平台,给我们行业企业创造了合作机会。”珠海物流与采购商会执行会长唐炯表示,当前,挑战和机遇并存,企业不仅要“苦练内功”,增强核心竞争力,还要积极拓展“多元市场”。“世界那么大,我们有‘一带一路’,只要齐心协力,一定能够打赢贸易战。”
深圳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龚晓峰认为,广东坚持制造业当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新旧动能转换“有效衔接”,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建议推动大湾区产融对接、产需对接、产教对接、产研对接,赋能千行百业转型升级。“只有夕阳的产品,没有夕阳的产业”。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圆桌会议通过常态化交流机制,正成为推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以及产业合作与工商融合的关键力量。未来,三地工商界将进一步深化协作,助力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