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厂今年延续了停货策略,但覆盖的价格带和渠道更广。
图源:图虫创意又有一款白酒百亿单品传出停货消息。
2月20日,有媒体获悉,贵州习酒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根据窖藏系列产品销售规划,自2025年2月28日下午5时起,停止接收53度习酒·窖藏1988(2020)500ml×6产品订单。
来源:网络同日,时代周报记者以酒商身份咨询习酒销售部门。相关人士表示:“2020这款产品可能要更新换代,所以说不再接受订单。主要在包装跟防伪方面升级,以免被盗扫。”
中国酒业独立评论人肖竹青称,行业曾经传言有酒厂“扫码红包”程序被黑客破解,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各大酒厂非常重视产品防伪和数字化工具的升级换代。
“各大酒厂为了强化防伪可追溯,纷纷强化产品更新换代,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假酒泛滥,另一方面是利用数字化工具刺激消费者愿意买实现渠道伙伴愿意卖。”肖竹青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一般来说,酒厂会周期性推进产品更新换代,在酒体、包装、防伪标签上升级,以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在新产品正式推出市场前停掉旧版本。去年12月中旬,习酒推出2025年版窖藏1988,在包装和防伪技术上进行升级。贵州珍酒也在今年1月5日发布通知称,因产品迭代升级,自1月10日起停止接收第三代珍十五(含无奖)产品销售订单。
巧合的是,今年以来,包括五粮液(000858.SZ)、泸州老窖(000568.SZ)、今世缘(603369.SH)等酒企不约而同传出停货控货消息,发布时间更集中,控货势头更加猛烈。可以说,白酒业的停货潮已铺天盖地袭来。
大单品也不好卖
2010年上市的窖藏1988,是习酒定位次高端价格带的战略单品,2023年销售额突破百亿,占习酒当年营收一半。
“这款酒不可能停产,习酒的招牌,就靠这个赚钱了。”误以为窖藏1988要停产,贵州经销商李云(化名)大吃一惊。
了解产品只是更新换代后,李云称对他的生意影响不大,“去年拿的货还没卖完呢”。
李云所经销的产品主要定位高端,代理了习酒多款产品。其中,全国名品君品占比40%,窖藏1988占比20%-30%。他透露,窖藏1988现在打款价为480元/瓶,但批发价在380元/瓶-400元/瓶,价格倒挂接近100元。
今日酒价数据显示,2月20日窖藏1988批价为390元/瓶,与李云的报价相近。至于终端市场售价,习酒天猫官方旗舰店显示为568元/瓶。
李云表示,算上酒厂给的返点补贴政策,一瓶窖藏1988利润约40元,相较10元/瓶的飞天茅台更高。“但不好卖啊”,据李云估算,现在他仓库里习酒全部品牌产品加起来的库存超过300万。
白酒深度调整期下,动销不畅、名酒价格倒挂的情况尚未缓解,价格内卷导致经销商利润减少,但另一方面,酒厂要完成销售业绩,得向经销商压货。而头部酒厂更为强势,厂商关系愈发复杂微妙。
据李云了解,前段时间习酒向经销商压货,“如果年任务量不达标,经销商拿不到返点,也会被取消代理资格。”
事实上,习酒为经销商减负下了不少功夫。
去年3月底,习酒曾向部分经销商发布停货函,实行“动态评估提货”机制,而后在7月份取消“反向红包”。习酒集团董事长汪地强曾在习酒2025年全国经销商大会上透露,习酒去年全年在增加动销、市场基础建设、消费者培育等方面的投入达数十亿元。
习酒称,今年将更加注重经销商的利益诉求,将会拿出真金白金加强市场基础建设,大幅提高经销商与分销商模糊奖励费用。
停货潮全面铺开,经销商信心不足
在这轮白酒调整期到来之前,白酒价盘稳定,酒厂在春节消费旺季提价已成惯例。但今年春节未见酒厂提价,反倒是一波接一波的停货通知。
酒厂今年延续了停货策略,但覆盖的价格带和渠道更广。
就在习酒发布停货通知的前一天,泸州大成浓香酒类销售有限公司发布通知称,即日起暂停接收泸州老窖老头曲500ML装产品订单与发货,恢复时间另行通知。
老头曲是泸州老窖旗下百元价位产品,该系列主要由泸州大成浓香酒类销售有限公司负责运营。官方旗舰店显示,该产品价格约91元/瓶。
2月1日,江苏今世缘酒业销售有限公司发布文件表示,即日起暂停接收42度500ML国缘四开、对开销售订单,称要聚力量价利平衡。国缘对开、四开分别是今世缘锁定300元价格带、500元价格带的“守门员”,国缘品牌的核心单品。
酒厂发布停货措施,除了为产品更新换代,实际上也是控货稳价的策略,“一箭双雕”。
肖竹青认为,春节后,白酒行业进入淡季。在淡季,酒厂有足够时间和精力通过停货来整顿市场秩序,以及对产品实施升级换代,营销整顿改革成本最小,但对全年的开局影响巨大,“会影响整个市场预期,从而影响渠道伙伴和消费者对酒厂的信任。”
李云回忆,行情最好的时候,窖藏1988批价为510元/瓶,终端烟酒店售价高达600元/瓶,但从2023年7月起,很多白酒产品包括窖藏1988的价格一直走低。
处在销售一线,每天与消费者打交道的李云信心确实不足,他认为从目前来看,在终端还没看到明显稳价效果。“市场存量还是太多了,而且很多名酒开放贴牌产品,对市场冲击太大了。”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