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地与整地
白芨偏好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和腐殖质壤土,以及温暖且略带湿润的生长环境。在排水良好的山地种植时,应选择阴坡的生荒地。耕翻土壤深度需超过20厘米,并施以厩肥和堆肥,每亩施用1000千克的农家肥,或在缺乏农家肥的情况下施用50公斤的三元复合肥,亦可施用100公斤的有机肥料。翻地使土壤与肥料充分混合。栽植前进行浅耕,细致整地,制作宽度为130至150厘米的高畦。
2.栽培时间
白芨的种植时间每年在3月至8月之间,开沟种植,沟距保持在20至25厘米,深5至6厘米,株距10至12厘米。种植时需浅栽,确保根部舒展,并用泥土覆盖根部,轻轻压实后浇水,覆盖草料以保持土壤湿润。
3.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白芨对田间管理中的除草要求严格,种植后喷洒乙草胺进行封闭处理。白芨苗出齐后,尤其在5至6月份生长旺盛期,杂草生长也快,需及时进行除草。除草时结合松土,注意浅锄以免伤根。
追肥:白芨喜肥,每月喷施一次磷酸二氢钾或稀薄的人畜粪尿。7至8月白芨进入休眠期,生长停止,但需防止杂草丛生。
灌溉与排水:白芨喜湿润环境,需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干旱时应及时浇水,7至9月早晚各浇一次水。同时,白芨怕涝,大雨后需及时排水,避免根部受损。
4.病虫害防治
烂根病:多见于南方春夏多雨季节。防治方法包括注意排水、防水,深挖排水沟。
地老虎、金针虫:可通过人工捕杀、诱杀或拌毒土进行防治。使用50%锌硫磷乳油700倍液浇灌床上。
5.采收与加工
白芨种植2至3年后,在9至10月份地上茎枯萎时进行采收。挖出块茎,清除泥土,进行加工。将块茎单个摘下,挑选带有新秆的块茎作为种用,剪掉茎秆。在清水中浸泡1小时后洗净泥土,放入沸水中煮5至10分钟,取出后晾干至全干。去除粗皮和须根,筛选出杂质。一般每亩可采收鲜品800至1000公斤,加工后可得200至300公斤干货。
综上,白芨的种植和养护需要综合考虑季节、土壤条件、光照、水分和温度等因素,以确保其健康生长和药用价值的最大化。
关于白芨的栽培时间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惠农网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