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度近视患者眼球软如“豆腐”险失明,闵寒毅教授妙手解危局

内容摘要来自北京的34岁高度近视患者杜先生(化名),因左眼人工晶体脱位,反复手术失败,眼球组织脆弱如“豆腐”,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复明希望渺茫。后来在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经闵寒毅教授精心救治,成功实施手术,最终重获清晰视界。十年高度近视埋隐患 多次

来自北京的34岁高度近视患者杜先生(化名),因左眼人工晶体脱位,反复手术失败,眼球组织脆弱如“豆腐”,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复明希望渺茫。后来在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经闵寒毅教授精心救治,成功实施手术,最终重获清晰视界。

十年高度近视埋隐患 多次手术陷入治疗僵局

杜先生双眼高度近视已逾十年,去年10月左眼突然出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在外院接受了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尽管视网膜成功复位,但术后视力恢复并不理想。本以为这只是治疗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没想到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

4个月前,杜先生再次于外院“左眼硅油取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然而手术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仅仅 1个月后,左眼视力突然急剧下降,同时伴有重影和轻度眼胀,经检查视力仅有0.15。

“当时找了多家医院都说手术风险太高,不建议再折腾,心里特别绝望,感觉这只眼睛没救了。”杜先生回忆道。这时,一位朋友为他推荐了国内知名眼底病、白内障专家闵寒毅教授,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杜先生在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找到了闵寒毅教授。

手术如“豆腐”上动刀 三大难题挑战极限

经详细检查,闵寒毅教授发现杜先生左眼情况较为特殊:由于患者此前已接受过多次眼部手术,眼球变得异常松软,眼内组织也极其脆弱,这使得手术操作犹如在薄冰上起舞,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闵寒毅教授为杜先生检查

术前:裂隙灯下可见人工晶体脱位状态

首先,是患者眼球结构稳定性差,不仅术中存在大出血的风险,还可能导致视网膜再次脱离,各种并发症也随时可能出现;其次,患者眼内还残留着之前手术的硅油,必须小心翼翼地一点点清理得干干净净,以免有遗漏的硅油长期存在眼内,与脆弱组织形成广泛粘连,引发引发乳化、继发青光眼或白内障;此外,因患者此前多次手术,此次晶体复位难度很大,力度稍有偏差都可能导致复位失败。每一个环节都充满挑战,每一步操作都需要做到极致精准。

“再复杂的手术,只要尚存一线可能,我们就该为患者拼尽全力。”面对高风险,在综合评估患者情况后,闵寒毅教授决心迎难而上,“可以手术,成功率还是比较高的。”听到闵寒毅教授的这句话,压抑在杜先生心头的那块巨石终于落地,“好像一下子看到了希望。”提起当时的场景,杜先生仍难掩激动。

在做好各项完备术前准备的基础上,手术如期开展。术中,闵寒毅教授手稳、心巧,取出残留的硅油、仔细复位人工晶体......每一步操作都非常精细、稳妥。最终,闵寒毅教授凭借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技术,成功完成了这台高难度人工晶体复位手术。

术后视力逆袭!专家警示:高度近视者应重视年检

术后,杜先生恢复良好,最近一次复查结果令人欣喜,杜先生激动地表示,自己的视力有了明显提高,困扰已久的看东西重影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现在能轻松阅读文件上的小字,出门散步也不用担心台阶高低了!”

术后:裂隙灯下可见人工晶体成功复位

曾经以为失去的清晰世界,如今又重新回到了眼前。从绝望到希望,从黑暗到光明,这一转变离不开闵寒毅教授的妙手仁心,也为众多饱受复杂眼疾困扰的患者带来了信心与力量。

闵寒毅教授提醒,高度近视人群的眼轴拉长,会使视网膜、脉络膜等眼内组织变得更为脆弱,易引发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等问题,对视力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建议高度近视患者应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广角眼底照相、OCT和眼轴测量,就像给眼睛做“年检”,发现问题尽早进行干预,避免对视力造成影响。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