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经营中式面馆连锁品牌“遇见小面”的广州遇见小面餐饮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遇见小面”)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若上市成功,遇见小面将成为港股“中式面馆第一股”。《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遇见小面以标准化、系统化、数智化战略高速扩张,取得了一定的市场地位和品牌效应,但未来持续发展或潜藏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门店过快扩展等风险。
标准化成效显著 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公开资料显示,遇见小面品牌创立于2014年,以口味独特的重庆小面切入市场,目前已打造红碗豌杂面、金碗酸辣粉、老麻抄手等招牌产品。
自成立伊始,遇见小面就将标准化管理运用于门店,力求系统化、数智化经营,将“适量”“少许”等厨房术语和复杂的川渝口味转化为精确的操作标准。据招股书披露,遇见小面的标准化管理是在不同市场及地区确保品牌一致性、运营效率及顾客满意度的基础之一。
《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为确保出品质量,遇见小面实行“直营+特营”模式。其中,直营模式有助于公司对餐厅运营进行严格把控,确保食品质量、服务标准和品牌形象的一致性;特许经营模式则借助加盟商的资源和当地优势,加速市场拓展,提高品牌市场占有率。整体观之,遇见小面的经营策略与商业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也得到了如青骢资本、九毛九等圈内诸多知名创投的认可。值得肯定的是,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立足高复制性的现代餐饮,遇见小面努力将中餐从经验导向的手工业,升级为数据驱动的现代制造业。
应该说,作为行业内的领先企业,遇见小面已取得一定的市场地位。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按2024年总商品交易额计算,遇见小面是国内第一大川渝风味面馆经营者及第四大中式面馆经营者。据招股书披露,遇见小面2024年总收入为11.54亿元,年内利润为6070万元,按总商品交易额计,其市场份额为0.5%。
在中式面馆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遇见小面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目前中式面馆市场高度分散,2024年前五大企业的总商品交易额仅占市场份额的2.9%,这意味着市场整合空间巨大。
业内人士指出,中式面馆市场中的川渝赛道上,遇见小面已经成为领头羊,但随着发展的深入,其面对的竞争将是本地传统面馆、其他连锁中式面馆以及新兴的餐饮品牌等多方角力。如张拉拉、陈香贵、马记永以及和府捞面等大量经营历史悠久的竞争对手,或拥有更雄厚的财务、市场、人力资源。在市场高度分散的竞争中,遇见小面冲击“中式面馆第一股”,其核心竞争力或需进一步提升和打造。
门店扩张过快 盈利能力待考
据招股书披露,下沉低线市场开店、探索海外市场开店、加大特许经营模式开店,是遇见小面未来发展的三驾马车。
记者发现,遇见小面从2014年开设首家门店至2023年,门店总数量发展到252家。截至2024年12月31日,遇见小面共计拥有360家门店,其中直营门店279家、特许经营门店81家。截至2025年4月8日,遇见小面门店又增加到了400家。遇见小面的招股书坦言:“我们可能无法维持和增加现有餐厅的销售和盈利能力,我们未来的增长也取决于我们在现有和新的地理市场中开设和经营新餐厅获利的能力”。
Choice数据显示,2022年、2023年和2024年,遇见小面的经营毛利率分别为58.32%、60.31%、61.86%。而同期,其销售净利率分别仅为-8.60%、5.74%、5.26%。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从品牌理念与门店分布来看,遇见小面仍然依赖直营模式,而这种高毛利率、低净利率的模式,未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或会遭遇更多挑战。
在探索海外市场方面,遇见小面推出的海外经营战略值得关注。据招股书披露,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及海外,遇见小面计划于2025年、2026年及2027年分别新开设约120家至150家、150家至180家及170家至200家直营及特许经营餐厅。业内人士对此分析指出,遇见小面在海外的品牌知名度相对较低、经营经验不足,搭建系统的海外经营网络也需要更高的成本投入,这一切均将对其整体扩张战略产生连锁反应,进而影响其利润。
值得投资者关注的是,当下消费者支出的谨慎化,促使快餐领域的价格竞争更为剧烈。为吸引顾客及增加整体销售额,遇见小面主动降低菜品价格,为顾客提供更物美价廉的用餐体验。招股书显示,遇见小面2024年的主食单价范围是从约13元至35元不等。2022年至2024年,遇见小面的订单平均消费额分别为36.1元、34.0元和32.0元,持续下降。但在平均消费额下降的同时,遇见小面的员工成本却在逐步上升,分别为1.09亿元、1.75亿元和2.65亿元。行业人士认为,经营成本上升与“内卷式”定价间的矛盾,为遇见小面的盈利能力带来了较大风险与不确定性。
值得肯定的是,遇见小面标准化、系统化、数智化的经营理念令其在竞争激烈的中式快餐领域占得一席之地。不过,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遇见小面未来或仍需继续深耕品牌影响力,在进入新市场之前充分进行本地化改良,寻找标准与个性、规模化与精品化之间的平衡。同时,根据自身财务、人才、市场的实际资源情况制定合理发展战略,或是其未来发展的关键。
(实习生仲阳对本文亦有贡献)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