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大乘用车”调整再进一步:零束科技与上汽研发总院完成整合

内容摘要近期,有消息称,上汽集团旗下软件公司“零束科技”已与上汽研发总院完成整合,双方智驾团队近期已合并办公,并开始协同推进相关研发工作。《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向上汽集团方面求证,截至发稿,未得到官方回复。但是记者从一位上汽研发总院工作人员处了解到,

近期,有消息称,上汽集团旗下软件公司“零束科技”已与上汽研发总院完成整合,双方智驾团队近期已合并办公,并开始协同推进相关研发工作。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向上汽集团方面求证,截至发稿,未得到官方回复。但是记者从一位上汽研发总院工作人员处了解到,该消息属实,其透露此次零束科技与上汽研发总院的整合属于上汽集团的“大乘用车”业务调整的一部分。

按照上汽集团的调整,“大乘用车”业务是将上汽乘用车公司(荣威飞凡、名爵MG)、上汽国际、创新开发研究总院、零束科技、海外出行五家企业进行合并。其中,上汽研发总院、零束科技整合之后成为研发的主力军,“技术中台”的属性变得更加明显。

早在整合之前,上汽研发总院主要负责荣威和名爵MG品牌的智驾研发,而零束科技更多负责飞凡品牌的智驾研发。如今随着“大乘用车”板块之下的荣威飞凡品牌和MG品牌的重新梳理,背后的研发模式也发生了变化。

有上汽集团工作人员透露,如今零束科技的部分研发业务已经逐渐并入到上汽研发总院,由上汽研发总院统一负责新产品立项到整体开发工作。与此同时,动力电池、智能驾驶、底盘等核心技术项目也集中迁移至上汽研发总院统一管理。从时间线来看,零束科技与上汽研发总院的整合从去年第四季度就已启动,今年初已经正式运行。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刘国梅 摄(资料图)

记者了解到,在这一调整背后,集中研发资源,提升效率是上汽集团主要的目的。此前,上汽研发总院曾提出“大单品”的开发模式。所谓“大单品”开发模式,就是通过平台化、规格化,把单品规模做大,把成本降低,但这种规模提升需要上汽研发总院和整车企业深度交流与合作,而如今的“大乘用车”概念将会符合这一要求。

佐思汽研发布《2024-2025年上汽新四化布局分析报告》显示,在“大单品”的开发模式之下,大乘用车的产品研发周期压减40%,智己LS6等车型单车BOM成本直降30%。

上述上汽集团的工作人员表示:“这一变化将加深产品研发前后端的沟通,各部门沟通会更加顺畅,从而把产品规模化做到极致。这种整合能够对自主品牌的研发资源实现全面统筹,形成集中化研发体系,也可以打通从终端产品开发到后端市场营销的全链路。”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内部对研发力量进行集中和整合之外,上汽集团在技术层面也正在引入伙伴合作。比如,近期上汽集团就宣布与地平线、卓驭(原大疆车载)、鸿蒙智行、Momenta在智驾层面会进一步合作,共同开发新产品。

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郭健东 )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