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金 凤
从5G到6G,通信技术正在经历哪些本质性转变?6G最值得关注的战略性特征是什么?通信行业将如何支撑跨行业融合、满足大众刚需?4月10日,在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分享了6G未来发展方向。他表示,4G主要面向消费场景,5G侧重于工业应用,而6G将开拓全新场景。6G时代,要实现人机物互联、天空地协同、通感算融合、云边端协同、内生性安全、泛在性连接等目标,亟需创新支撑。
邬贺铨说,5G商用已有5年,下载速率比4G快了7至8倍,但用户实际感受和工业应用发展速度低于预期设想,这同样是6G发展面临的挑战。
“6G要深入应用到行业,既要满足高速、低时延等普遍需求,还要满足不同行业的个性化需求,这意味着发展6G需要巨大资金投入。”邬贺铨说,未来通信网络的发展不再仅仅追求高带宽、低时延,而应朝着人到机器到物、点到多点、多点到点、多连接多接口的方向发展。过去一个网络覆盖所有应用的模式已难以满足未来通信的需求,6G需要构建更灵活、更智能的网络架构,以适应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6G未来要服务于所有行业。”邬贺铨说,6G时代会面临很多新的应用需求,比如卫星、无人机、车联网,以及一些特殊的工业场景。
“6G不仅要在5G和其他无线技术难以支持的特殊场景中证明其不可替代性,还要在满足大众消费刚需和大量工业应用中证明其有效性和经济性。”邬贺铨认为,未来,3G、4G能满足的业务,6G也同样能满足,而且更便宜、更快、更安全、更可靠。此外,工业领域的机器视觉、自动遥控、远程控制、远程巡检、工业机器人、具身智能等应用,也会成为6G时代的大众刚需。
人工智能在6G时代被视为关键技术,也被寄予厚望。邬贺铨认为,利用人工智能优化空口、提高信道精准度,有望提升通信网络的性能。然而,人工智能的大量应用需要强大算力支持和海量数据采集,同时对通信实时性有着严格要求。把人工智能跟5G、6G相结合,会给产业发展提供新动能。
邬贺铨表示,预计2030年,6G将投入商用。届时,手机会变成人工智能终端,用户生成内容的能力会更强,这将带动新的信息消费潮流,并使手机再次更新换代。
展望未来,邬贺铨说:“6G研发面临巨大的创新空间和挑战,需要全球同行加强合作。6G涉及民生和多个行业,要求通信行业与其他垂直行业进行跨界协作。”(科技日报南京4月10日电)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