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的空气造淀粉之后,这段时间我在网上就看见个更逆天的:
武汉有一家公司实现了从稻米里生产人血。。。
稻米 , 生产 , 人血 ,每个字都能看懂,连起来一读差评君我是真纳闷了,这还是中文吗?
再一看,好好好,这居然还是人民日报发布的。。。
由于这些关键词太过魔幻,差评君我这不得不连夜查资料调查一番,看看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 米 。
结果哥们儿研究了一番发现,这 稻谷造蛋白 的技术,可能比咱想的还要硬核。。。
直接说结果,他们确实是真做成了。但严谨点说,人家做成的并不是游戏里绿色的那种血,而是用稻谷来生产人血清白蛋白。
这个所谓的 人血清白蛋白 ,学名叫HSA。
这玩意功能贼多,维持血压、运输药物、营养支持之类都靠它,离了它很多治疗都玩不转,特别是像烧伤、失血休克、肝硬化腹水啥的。
反正去过医院的兄弟应该都懂,这东西金贵得很,10g装的一小小一瓶就得好几百大洋。
原因无他,它主要是从献血者的血浆里分离提取出来的(行话叫pHSA),而血液一直都比较稀缺。
目前全球血浆供应总量的70%都来自美国,而国内接近40%的人血清白蛋白也都是美国进口的。
另一方面,虽说现在的筛查和灭活技术进步了,但血源性制品,理论上始终无法排除携带未知病原体的风险;再加上收集、分离、纯化、检测、灭活等等各种环节下来的高昂成本。。。
偏偏我国对这个人血清白蛋白的需求量还在不断增加。
2020 年,中国人血清白蛋白治疗药物市场规模达到 258 亿元人民币,2025年预计达到 425 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率达到 10.5%,2030 年市场规模预计570 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率接近 6.0%。
本来就需求大,主要靠进口,要再算上这两天的关税对波,到时候人血清白蛋白价格估计还会更高,最终这些压力都得转嫁到患者身上。
面对这些老大难问题,科学家们也不是没想过办法。
打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什么基因工程、细胞培养、酵母发酵,啥尝试都有搞过,但效果都一般,所以大规模替代血浆提取一直都是世界难题。
与此同时,1985年一个叫杨代常的哥们考上了武汉大学,然后就开始与水稻结缘,成为了我国著名遗传学家、杂交水稻研究先驱朱英国院士的第一个硕士生、第一个博士生。(朱英国院士的成就与袁隆平院士比肩,以后说)
毕业后,杨代常前往美国等地学习、工作,随后还在美国一家研究植物表达的公司Ventria,担任高级科学家和实验室主任。
而就在那段时间里,这位分子遗传学大佬发现:水稻的胚乳细胞具有完整蛋白质加工体系,蛋白质翻译、折叠和修饰都与哺乳细胞十分相近,还能规避病毒传染风险,避免血源性疾病。
诶,所以这白蛋白为啥非得在动物细胞里生产呢?要是能让水稻胚乳细胞加工人血清白蛋白,成本和传染问题不就两难自解?
带着这个想法,2006年杨代常在武汉建立了禾元生物公司,专门搞这个水稻生产人血清白蛋白的事。
而他们的操作办法,简单来说,就是把负责生产人血清白蛋白的基因,给搞到水稻的基因里,让水稻在胚乳里定点生产白蛋白。
这里面的关键在于,杨代常他们发现了一个控制水稻生产蛋白质的关键基因,给人家 基因锁 解了,于是这种水稻就能库库干活。
光生产还不够,完事儿他们又想办法给水稻内部的蛋白质储存来了波扩容,优化一波转运效率,一套操作下来水稻亩产的人血清白蛋白能有 550 - 600kg;每公斤糙米的产量干到20-30克,而且只需要1-3步层析,就能拿到纯度高达99.9999%以上的成品。
一句话,就是他们把水稻变成了微型制药厂,种地就等于建厂,秋收就等于收药,还贼环保,纯靠光合作用生产,理论上零排放。
这套技术也是直接拿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听着很牛逼,那实际效果咋样捏?在他们官方发布的材料里差评君也找到不少详细数据。
拿他们的核心产品HY1001,也就是HSA注射液来说,2019 年 8 月,HY1001 获得美国 FDA 批准进入临床研究,2023 年 3 月,与美国 FDA 完成了 II 期临床实验;
2023 年 11 月,也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等多中心完成针对肝硬化低白蛋白血症 III 期临床试验,并于 2024 年 5 月取得临床研究报告(CSR)。
结果显示:效果不比血浆提取的差(非劣效),安全性还嘎嘎好。
基于这结果,他们已经跟国家药监局(CDE)沟通完,CDE也觉得 具有明显临床价值 ,并且在2024年8月把HY1001纳入了优先审评审批,9月份NDA(新药上市申请)也获得受理。
按他们的说法,目前审评 进展顺利 ,预计2025年就能在国内获批上市。
如果真成了,这将是全球首款利用水稻胚乳生物反应器生产,并获批上市的人用药品!
听起来是不是特牛逼!但是,兄弟们先别急着开香槟,因为这事到底距离完全落地,还需要一些些时间。
首先,这毕竟是一条全新的技术路线。从实验室成功走向大规模商业化生产,稳定性、成本控制是否能比的上国内血液制品公司,以及长期使用的安全性都还没经过更长时间的检验。
行业内非血液来源并上市的白蛋白,也只有安睿特公司用酵母生产出来的,但那是另一条技术路径,而且被批准的国家只有俄罗斯和吉尔吉斯斯坦,水稻造血之路还得靠自己闯关。
一个全新的产品想要获得认可,需要拿出过硬的疗效证据,也要进行大量的学术推广。毕竟血浆白蛋白在临床上应用了几十年,医生们已经形成了固有的用药习惯。
更重要的是,这种水稻产的白蛋白适应症范围有多广,是仅限于肝硬化,还是可以用于更广泛的低蛋白血症,这些都还要更多临床实验数据。
而对这家做水稻白蛋白的公司来说,现在的NDA获得受理只是第一步,这也不意味着最终一定能获批。
最新的进展是,2025年3月27日,禾元生物再一次提交了招股书,打算募资35.02亿元,其中19.09亿元用于搞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用来大规模生产人血清白蛋白。
总的来说,这波从水稻里提血清蛋白的事儿,技术上绝对够硬核,想象空间也够大。
如果这东西真的能成,那很可能极大缓解国内乃至全球白蛋白的供应紧张和安全问题,大幅降低用药成本,造福咱们普通人。
至于未来几年,这些稻米造出的蛋白,到底能不能从实验室、招股书里真正走到患者身边,那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