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校园轮流站岗,未必取消但仍有优化空间

内容摘要▲资料图:某地一学校,孩子们正在操场上活动。图/新华社近日,有网友在人民网留言板上发帖,建议取消深圳小学生家长义工站岗。据广东台触电新闻报道,深圳市内的中小学、幼儿园普遍要求学生家长轮流做义工,负责在上下学时段维持校园门口的交通秩序。对此,
▲资料图:某地一学校,孩子们正在操场上活动。图/新华社

近日,有网友在人民网留言板上发帖,建议取消深圳小学生家长义工站岗。据广东台触电新闻报道,深圳市内的中小学、幼儿园普遍要求学生家长轮流做义工,负责在上下学时段维持校园门口的交通秩序。

对此,龙华区教育局回应称,可为站岗的志愿者开具志愿者工时证明,另外家长通过参与执勤,可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意识,有效地达到家校共育。同时,义工站岗是自愿性质,如有特殊情况无法执勤可告知班级家委主任,不安排站岗。

在学生上下学时段,家长轮流参与校园门口的交通秩序维持工作,这样的要求在不少地方的中小学、幼儿园中都存在,并不是什么个例。尽管有的可能称之为义工站岗,有的叫作“护学岗”,但大致要求都差不多,即家长要直接参与到校园安全秩序的维护中来。

该做法通过引入家长的参与,增加了校园安全和上下学期间交通秩序维护力量,也减轻了学校的压力,弥补了学校在秩序维护方面的人员不足。同时也算是为家校沟通、家校共育搭建了新的桥梁。但在现实中,这一举措面临的争议一直不少。

首先是在观念层面,社会还是普遍认为,学生在校门口的安全保障、上下学期间的秩序维护,应该属于学校的责任,不该随意推给家长。也就是说,该做法本身是对传统家校分工模式的一种挑战。

其次,从现实角度看,尽管多数学校,包括教育部门都强调家长是自愿参与,但实际上,部分家长可能因担心孩子在学校受影响,或迫于班级氛围压力,多少都难以避免被“裹挟”参与。也即,自愿原则,在现实语境下其实很难真正体现。

还要看到,学生上下学时间与家长的上下班时间一般存在“冲突”,不能低估家长“自愿”参与这类活动的“成本”和由此增加的麻烦。一定程度上,这未尝不是对家长的一种“增负”。

此外,也还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即家长一般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安全保障能力本身也比较有限。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到底能够发挥多大的实际作用,其实是需要打上问号的。

正因为存在种种现实问题,各地家长关于取消义工站岗、“护学岗”的呼声一直很高。如此前一项近1500人参与的投票就显示,超80%的人认为家长参与“护学岗”没必要。应该说,这种较普遍的家长心声的确值得正视。

事实上,家长呼吁取消“护学岗”,或者说尽量减少让家长来配合参与上下学的秩序维护,并不是说这项工作本身不重要,而是说有必要寻求更好的替代方案。

如2022年实施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要求》就明确,学校应重点加强学生上下学时间段的安全保卫措施,在学校大门外学生聚集区域宜配备相应数量的安全保卫人员以及教职员工或志愿者值守。可见,优先选择还是学校应该按规定配齐相应的安全保卫人员。至于发动志愿者力量,也可在更大范围予以调配,而不必只针对家长。

另外,也有必要增加社会力量的支持。如公开报道显示,近年来不少地方加大了校园安全的警力保障。如按照“一校一策”原则,科学配置警力资源,制定常态化“护学岗”机制,每日上下学高峰时段,部署警力定点值守。这样的更专业化、制度化的“护学模式”,效果更好,也避免了争议,当是社会更乐见的方式。

说到底,校园安全、上下学期间的交通秩序维护,是一件严肃的事,应该多凝聚社会“共治”的力量,不该只是局限在学校与家长之间划分责任。这离不开、也值得更多的政策协调和资源保障。

撰稿 / 杨末(媒体人)

编辑 / 马小龙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