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追觅全屋智能打法:跳出品类逻辑、不打价格战,押注家电“特斯拉时刻”

内容摘要大家电赛道迎来踢馆选手。在卷到极致的家电赛道,几乎所有企业都在“修复Bug式”地推新:旧结构小升级、旧品类新造型。极少有企业会从零开始,试图拆掉一个系统,再重建它的逻辑。在这一背景下,家电赛道迎来踢馆选手。在2025年AWE展会上,这家以高

大家电赛道迎来踢馆选手。

在卷到极致的家电赛道,几乎所有企业都在“修复Bug式”地推新:旧结构小升级、旧品类新造型。极少有企业会从零开始,试图拆掉一个系统,再重建它的逻辑。

在这一背景下,家电赛道迎来踢馆选手。

在2025年AWE展会上,这家以高速马达和清洁电器起家的公司,首次以“全屋智能家电品牌”的身份全面亮相:推出首款具备机械臂结构的空调X-Wind、搭载20万转/分钟的马达和AI调节算法的Z50吸尘器,以及搭载了双重医用级光疗波长以及双效头部的X20 Pro智能吹风机。

三款产品背后,是一套不按家电行业品类打法出牌的系统构想。

不过,上述产品不是以更高参数亮相市场,而是作为空间调节中枢、清洁感知节点、人体健康入口等被摆入系统拼图中。它们不是拼价格、拼渠道、拼广告投放的新品类补位,而是一次从产品结构、数据路径到空间交互逻辑的重写尝试。

在2025年AWE上,追觅还发布全系智能厨电、洗衣机品类等多款新品。这是追觅第一次以“家电公司”的身份亮相,也是在行业增长趋缓、价格战频发、技术边界固化的当下,一次少见的技术逆流。

挑战也因此而来:消费者是否愿意接受一套不按常理出牌的全屋智能方案?硬件性能与系统协同能否真的撑起这个愿景?渠道体系、售后服务、品牌心智……这些对一个新晋家电品牌而言,仍是难以绕开的现实考题。

追觅的答案,会是什么?

不是“做一台空调”,而是换一套系统逻辑

空调行业是公认的家电红海。据GfK中怡康推总数据显示,2024冷年(指上一年8月至当年7月),中国家用空调市场零售量为6031万台,同比增长0.5%;零售额为1899亿元,同比下降3.2%。

在这个高度集中、竞争成熟的赛道里,新品牌切入的难度不止是制造本身,更是渠道、服务和用户心智的系统挑战。

追觅选择从这里切入,几乎选了一条最难的路。

“我们不是做一台还不错的空调,而是试图从底层去改写空调的定义。”追觅空调BU负责人、首席产品经理李正良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他口中的“底层”,指的是一整套送风系统、结构控制与空间感知逻辑,而非传统意义上的配置迭代。

在AWE 2025上亮相的X-Wind系列,是追觅首次推出的空调产品。它采用双机械臂结构,通过“广角驭风”技术配合275°康达翼,重新设计了送风路径与空间覆盖方式。但李正良强调:“我们不是把扫地机器人的技术‘横向挪过来’,而是从零开始重新设计一整套系统。”

“传统空调太注重制冷,忽视送风。我们反过来先思考‘风’该怎么送,再重新定义结构。”李正良说。

事实上,尽管行业每年仍有新品上市,但多数厂商的创新集中在能效标识迭代、产品尺寸优化和辅助功能拓展,对送风结构本身的革新几乎停滞多年。

当时代周报记者问及追觅选择卷进空调红海赛道的时候,李正良回应称:“我们进入这个赛道是因为我们对科技非常执着和痴迷,我们非常追求科技。我们在科技上会加大很多投入。比如我研发压缩机花了很大成本,但是研发完只做户外空调的话,无法惠及整个行业,所以我们才会选大赛道。”

除了行业变化缓慢的判断,追觅也从用户端看到了切口。“有的用户会把自己的空调装在柜子里,比如在卧室嵌入衣柜,在客厅藏在书架后面。我们问原因,他们说空调太丑了。”李正良举例道,“我就借鉴了其他家电,冰箱是平嵌、洗衣机是平嵌、烘干机是平嵌,为什么空调没人做嵌入式?没人做这件事,我们就来做。”

“我们主要还是关心两个核心问题,就是用户和技术。比如用户要家居融入,虽然行业专家第一反应是做不出来,我们就去挑战这样的不可能。”他说。

面对“如何进入高端市场”的质疑,李正良回答:“所有人都想做高端,但是走的路线不一样,有搞文艺的、有搞技术的、有搞艺术的。我们想搞的是颠覆的全球首创。”

这也决定了追觅空调从一开始就走了独立路线:供应链、渠道和服务体系完全脱离清洁电器体系,以“空调公司”的标准重新搭建。

从吸尘器到个护,全屋智能在家电中长出来

在清洁电器领域,吸尘器已进入智能加速期。从吸力参数比拼、手感优化、续航能力延长,到可视化显尘和智能吸力调节,几乎每一个细节都成为厂商创新的切入口。

追觅选择继续把这条路径走深。其在AWE 2025上发布的Z50 Station,是行业首款搭载20万转/分钟高速数字马达的自集尘吸尘器。吸力提升至350AW,搭配绿光显尘系统、AI智能灰尘识别和吸力自动调节等功能。“Z50的每一项升级,目的都是让它更像一个主动设备,而不是一个需要用户理解的工具。”追觅吸尘器产研负责人张琪说。

张琪强调,吸尘器未来的演进方向不只是扫得更干净,而是具备环境感知、自我调节、系统联动能力。“我们的APP记录使用习惯和清洁路径,未来可以与其他家电联动。我们正在推进和DeepSeek大模型的融合,希望吸尘器能成为智能家庭中的感知和反馈节点。”他说。

如果说吸尘器是空间的清洁中枢,那么追觅正试图在另一端——个护电器上,打通“人体感知”的入口。在本次展会上,其推出的X20 Pro吹风机被定义为“头皮头发健康中心”,而非传统意义上的电吹风产品。

X20 Pro搭载了智能温控芯片、精华雾化技术和双波段红光理疗功能。“你可以理解成一个分布式的个护IOT设备。”追觅个护BU产品与市场负责人尹盛表示。他解释道:“我们已经在研发头皮检测模组,结合算法推荐护发方式,并通过APP记录使用习惯和护理变化趋势。”

“我们不是做一堆SKU,而是希望围绕用户头皮头发健康建立系统能力。”尹盛对时代周报记者解释道。

“头发护理已经不是洗完就吹干的问题了。”尹盛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我们观察用户的护理路径,从洗护、速干、造型到养护,发现其实存在很多无意识、低效率、反效果的使用方式。”

当被时代周报记者问及与传统日化企业吹风机的差异时,尹盛强调,追觅强调热的主动管理能力。“传统日化护发行业,没有热的参与,会直接影响毛鳞片的打开、闭合与精华吸收。”尹盛说,“这是传统日化企业难以切入的能力,而我们恰好能管理热源、能量密度、风道通量与闭环调控。”

此外,个护生态的构想也不仅止于设备硬件。尹盛表示,追觅正在构建以APP为中枢的护理系统,结合红外热成像、实时温度反馈等感知技术,未来可能实现“用梳子梳头的同时完成头皮健康检测,并推荐合适的吹风模式与护理产品。”

在提升设备智能化的同时,追觅也在探索如何用数据驱动个护体验的服务闭环。

尽管个护领域仍处在强品牌、低频使用、高复购门槛的现实阶段,但追觅在尝试将“数据记录—主动服务—跨设备联动”的逻辑嵌入传统家电。

挑战旧秩序,追觅试图重写家电行业的操作系统

面对用户愈发钝化的需求反馈,家电行业似乎缓慢滑入一种“更新即重复”的循环里。这一现象导致的最明显后果是:价格战在常态化,创新在微幅演进。此外,扫地机器人、洗地机、个护小家电等新兴品类也在趋于成熟,红利期逐步见顶。

这是一个技术周期更替变慢、消费认知路径变重的行业。大多数品牌在“做得更好”与“卖得更便宜”之间来回博弈,很少有人再试图重写产品定义。面对价格战,多名追觅业务条线负责人均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不打价格战、坚持做高端市场。

追觅的做法,显得不合时宜。

它不是试图在某个品类中做得更强,而是正式杀入大家电赛道,挑战“家电等于孤立设备”的逻辑。从搭载机械臂控风系统的空调,到识别污染并自动调节的吸尘器,再到具备健康记录与推荐功能的吹风机,追觅试图构建的是系统思维下的家电节点网络。

这套逻辑更像智能汽车厂商的路线图:用户不是在使用某个设备,而是在与一套感知—反馈—联动系统交互。追觅不只是做家电,它想像特斯拉那样,重构系统与场景,即跳出“家电即设备”的思维框架,用感知、计算与联动逻辑,搭建出一个围绕家庭空间运行的操作系统。

只不过,汽车行业完成了这场切换,家电行业却刚开始进入“特斯拉时刻”。当下,追觅不是只是打出全屋智能的概念,而是在各业务线中做了明确的系统卡位。

“空调不是追觅生态的附属品,或者说追觅任何BU的任何产品,都不是附属品。”李正良表示。空调的作用,不止是调温,更在于重构“风”与空间的关系。

在清洁端,吸尘器成为感知和反馈的入口。“我们希望吸尘器成为智能家庭中的感知和反馈节点。”张琪指出,其APP记录路径、识别污染点,并计划与其他家电形成主动联动。

而在“人”的维度,个护设备成为健康数据的源头。“我们要做智能生活家,个护是生态的重要一部分。”尹盛说。当前的吹风机已内置温控芯片、水雾雾化系统与头皮检测模组,结合APP形成闭环。

从风的控制、空间的清洁,到个体的健康感知,追觅正在用节点设备构建一个硬件层面真实可行的智能系统。

当然,这条路并不容易。家电的更替周期长,用户心智更新慢,生态协同门槛高,且各大厂商的闭环系统早已筑高。

追觅并不回避这些问题。“我们不看谁的份额涨了、谁的掉了,我们关心的是用户被什么打动。”李正良说,“要么不做,要做就要用技术创造价值。”

站在2025年,追觅或许还在生态搭建的早期阶段,但它率先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家电不只是电器,而是空间中的智能节点,那用户是否也可以换一套行业的操作系统?

这个问题,值得被提出,也值得被回答。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