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开头,说一个悲伤的故事。上个月,一位网友去世近 10 年的父亲,突然在她微信联系人里消失了。
网友说她从没删过父亲的微信,这些年一想父亲了就会去他朋友圈转一转,也会看看以前的聊天记录,说一说最近发生的事,说说自己又想他了。这么多年,一直如此。
但就在今年 1 月份,她发现联系人里怎么也找不到父亲的微信账号了。她想到之前父亲曾在自己朋友圈留下过一条评论,在努力翻到记录后,她发现父亲的备注变成了一串微信初始 ID 。
在点开 ID 看到下图后,她又点击 添加到通讯录 。
在发送好友请求后,她崩溃了 系统显示该用户不存在。
这五个字在提醒着她,近十年来自己和父亲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联络方式,消失了。
她不明白,为什么 11 月初还能打开聊天页面,也能评论朋友圈,怎么 2 个月后父亲账号就从手机里消失了?
她每年都会给父亲写父亲节祝福,偶尔还说说自己的近况,难受了还会给他打电话,为什么这样一个频繁联系的账号,会突然从联系人里消失呢?
网友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她发到小红书求助。其实整件事的原因不难猜,大概率是网友父亲账号被回收了。
那天微信工作人员也看到这篇帖子了,他们主动联系上网友,看看能否再找回微信。可惜的是,账号已经被回收了,无法再找回了。
网友的经历令人心酸,但 微信账号被回收 这件事,并不是第一次发生。2023 年 7 月,有条话题冲上了微博热搜:微信号长期没有使用会被回收。因为一个博主发现自己的树洞微信太久没登被回收了。
当时针对这件事,微信团队特地发了一条微博回应,并圈出一条谣言。
世超划个重点噢,就是微信账号确实会回收,但要同时满足 2 个条件。一,长期不登录,不活跃。二,没有零钱。也就是说,只要你微信有零钱,多久没登录微信也不会回收账号的。
如果没有零钱,也不活跃,就可能会被回收。到这里我也能猜到那位网友,为什么不理解父亲账号被回收。
因为她和他父亲的微信互动,都只是单方面的。联系再多,对系统来说,他父亲也只是属于长久不登录的不活跃账号。
当然看到这里,差友们也会有疑问:凭什么我的微信号,微信有权收回?答案早在微信的《 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 》第 7 条写着:
你只有自己微信号的使用权,所有权还是归腾讯公司。如果长期不登录,腾讯有权收回。不光是微信,你能注册的所有平台账号,都是如此。
比如《 QQ 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 》第 2 点第 3 条写着,如果你长期没有登录或使用,腾讯有权收回。
《 抖音用户服务协议 》 3.12 里写着,超过 6 个月未登录账号,抖音有权收回。
《 微博服务使用协议 》 3.4 里写着,连续 90 天内未实际使用,微博运营方有权回收昵称 / 回收账号 / 停止提供微博服务。
《小红书用户服务协议 》 2.4 里写着,连续超过 6 个月未登录账号且不存在未到期的服务,小红书有权收回账号。
至于为什么平台们会回收不活跃账号,一是避免资源浪费,这些账号也会占用系统。二是僵尸号容易被盗,存在安全风险。当然了,这些账号并不是在限定时间内不登录就一定会被回收,只是说超过一定时间后,平台方有权收回了。根据世超的个人经历,我有好几个平台两年没登录,它还好好的。。。
但问题来了,每个平台回收期和处理方式都不一样,如果身边有人去世,我们如何保证逝者的账号不会被回收,保护他们存在过的痕迹呢?在开头那篇帖子的评论区,就能看到无数网友在担心过世亲人的账号,不希望这个羁绊断掉。
有人赶紧看了父亲的微信还在不在,有人问 QQ 会不会也这样?
还有很多人不敢面对已故亲人的微信,怕自己难受,无法面对。
其实像支付宝和微信,只要逝者账户里零钱 / 资金,哪怕只有 1 分钱,就一定不会被回收。
那如果想取出这两平台里的钱怎么办,提供证明材料就行。比如取支付宝里的钱,就是给他们客服打电话,客服就会引导继承人准备身份证、死亡证明、承诺书等材料,身份确认后就可以继承账号里的财产。其他平台如何保留逝者账号呢?
世超查了一下,发现各个平台都差不多,都需要提交证明材料。2020 年 12 月 B 站发布公告称,对于不幸离开人世的 B 站用户,平台将在取得其直系亲属确认和同意后,将其账号列为 纪念账号 并加以保护。一旦开启保护,逝者账号就会被冻结,任何人无法登录,同时主页还会出现一条官方的悼念提示。
抖音也是类似情况。用户提供个人身份证明、与逝者关系证明、逝者死亡证明等材料,抖音审核确认后,就会对帐号设置保护状态。这个状态下,账号就不能再变更手机号、实名信息等( 防止被盗 )。另外提交相应材料后,继承人也可以转移逝者抖音里的财务资产到自己账号。
微博也一样。根据微博官方信息,他们平台会通过新闻报道、亲友反馈、人工识别来判断账号用户的逝者身份,避免与 僵尸号 混淆。身份确认后,就会开启账号保护。
所以综合来说,想要保留逝者的账号,最安全稳妥的办法还是及时联系对应平台的客服,提供好相关证明材料。文章的最后世超想说,不知何时开始,人与人之间的回忆和羁绊正在悄悄发生变化。
过去,我们回忆亲人,可以翻看他们的照片,阅读他们的文字。如今,从微信聊天记录、朋友圈再到抖音、小红书发布的每一条视频,每一段文字,一个人的社交账号逐渐开始承载着的更多情感重量和回忆。
平台出于安全考虑回收账号或许无可厚非,但我们也需要未雨绸缪,要保护好逝者存在过的痕迹。
为了他们,也为了我们自己,毕竟真正的离别不是死亡,而是遗忘。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