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塑料行情
小米SU7事故后 希望所有人明白:智驾永远替代不了人类!
2025-04-05 04:53:3020

这两天,全网都在关注发生在安徽高速上的一起交通事故。

3月29日晚上,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NOA开启状态下,行驶到了一段施工路段,这段路用路障封闭了本侧车道,改道至对向车道。但是车子没有反应过来,与隔离带水泥桩碰撞,随后起火。

小米SU7事故后 希望所有人明白:智驾永远替代不了人类!

从网上流出的视频,以及事故后车辆照片来看,这次碰撞相当严重。

保险杠大概是第一下被什么物体带飞,然后车子正面偏右一点撞上水泥桩,整个前部吸能区几乎全部撞毁,副驾前侧的防火墙严重变形。

碰撞过后的熊熊大火,把整车里里外外烧得一干二净。

小米SU7事故后 希望所有人明白:智驾永远替代不了人类!

前排两人当场身亡,后座一人抢救无效身亡。

小米公布了部分信息:车辆在碰撞前开着NOA,车速是116km/h,在22:44:24,NOA发出风险提示,开始减速;随后两秒钟内,NOA被接管,制动踏板被踩下;但因为制动距离不足,在22:44:26-28之间,车辆与水泥护栏发生碰撞,碰撞前系统最后可以确认的时速约为97km/h。

小米SU7事故后 希望所有人明白:智驾永远替代不了人类!

关于这场事故的核心信息,目前只有这些。

围绕事故网上的讨论点有很多,比如施工方有没有提前设置路标,NOA提示是不是过晚,刹车有没有踩到底,电池怎么烧起来的,车门能不能打开等等。

在官方调查结果出来之前,这些都没法下定论。

但在这场事故背后,还是有一些可以展开聊聊的地方。

其中争议最大的当属智驾,为什么车子智驾搞不定,还只提前2秒左右才报警?以及为什么AEB不刹停车辆?

小米SU7事故后 希望所有人明白:智驾永远替代不了人类!

AEB的问题我们之前也有聊过,最近几年,不少人对于智能车有种过度神化。

某些情况下,AEB确实能救人一命。但这玩意儿其实是一个玄学,没有任何车企能保证,AEB会搞定所有紧急情况。

因为对于AEB来说,把车刹停不是什么难事,难点在于,怎么避免误触发。

小米SU7事故后 希望所有人明白:智驾永远替代不了人类!

比如前面路边突然有个人出来,系统就要想一下他是站着还是要过马路,会不会突然冲上来,我到底该不该刹车?

要是在高速,更需要系统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做出决定。

大部分的汽车从100km/h刹停需要35米左右,但用100km/h的速度开过35米却只要1.26秒。

这么短的时间里需要决定刹不刹、怎么刹,不仅难做,还很容易做错。

所以,大部分车企对于AEB的标定策略都是 尽量别犯错 ,灵敏度往低了调,只有在绝对有把握的情况下才出手,没把握的时候就让驾驶员决定。

比如小米的AEB,只对车辆、行人、二轮车三类目标触发,对锥桶、水马、石头、动物等障碍物不会响应。

小米SU7事故后 希望所有人明白:智驾永远替代不了人类!

然而,很多汽车厂商平时宣传的都是AEB的上限,而非下限。

你可以在100km/h自动刹停,并不代表你每次都能在这个情况下刹停。

时间、天气不同,得到的结果可能也不一样。

小米SU7事故后 希望所有人明白:智驾永远替代不了人类!

这也是我觉得车企们应该从这次事故中吸取到的最大教训,你们铺天盖地宣传自己智驾多么多么牛逼,导致很多消费者对系统能力的边界,并没有清晰的认知。

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车企发布会上展示的能力,绝大多数都是由高配车型达成,低配车型到底啥水平,人不会告诉你。

这次事故车辆是SU7标准版,所谓标准版,就是21.59万的最低配。

在智驾硬件上,低配和中高配配置差距明显。

低配智驾芯片是一颗英伟达Orin-N,算力84 TOPS,无激光雷达,1颗毫米波雷达;中高配是两颗英伟达Orin-X,算力508 TOPS,1颗激光雷达,3颗毫米波雷达。

小米SU7事故后 希望所有人明白:智驾永远替代不了人类!

理论上,中高配智驾系统的能力下限应该更高,在紧急状态表现会更好。

这里插一嘴,这个问题不单单指智驾,像SU7发布会说的电芯倒置、泄压阀倒置技术,来避让火焰侵入乘员舱,其实也只是宁德的电池才有,它比亚迪的电池不是这个方案。

小米SU7事故后 希望所有人明白:智驾永远替代不了人类!

当然,这样的操作,并不只是小米搞,几乎所有车企都干过。

另一方面,车企们对智驾营销迷之自信。有些明明只有高速NOA,也说自己是高阶智驾,还有动不动就谈多少公里零接管,这些概念太容易误导消费者。

这两年,行业整体的智驾水平确实有了很大进步,从高速到城区,覆盖路段越来越多,能力越来越强。

我有个朋友,自己拿本五六年但其实没咋开过车,纯纯新手,去年买车就是冲着智驾去的,最后也是选了一辆新势力的车。

这样的车主想必不少,毕竟有些好用的智驾,是要比大部分新手开得都好的。

小米SU7事故后 希望所有人明白:智驾永远替代不了人类!

但,无论是哪种方案的智驾,都只是你开车的辅助。

零接管,不是不用管,就算出事的概率非常小,只要发生了那就是100%。

一旦遇到紧急情况,驾驶经验不足的司机,更有可能在慌乱中出错。

这次事故,小米的NOA是提前2秒左右报警。

我体验过的智驾,还有在撞上前1秒,甚至半秒突然退出,告诉你立马接管的。

好在我碰到的基本都是低速场景,并且已经做好了随时刹车的准备。

小米SU7事故后 希望所有人明白:智驾永远替代不了人类!

如果是事故这种,只能说我这个十年老司机,也不一定能保证100%把车救回。

之前,在不断发生的智驾事故后,车企们已经给智驾设置了一定的门槛。

APP上要学习要考试,然后要开了一定公里数才能解锁完整的智驾能力。

比如在乐道的车上,你得在使用100公里高速智驾后,才能解锁城区智驾。

小米要求更高,需要高速NOA里程达到1000公里才行。

小米SU7事故后 希望所有人明白:智驾永远替代不了人类!

但是,这些力度还是不够。这样智驾的使用,还是只要答个题就行,也没啥门槛。

再说了,城区里普遍速度跑不快,撞了也是小事故较多,而高速上如果碰一下就严重大了,之前特斯拉、蔚来、问界在智驾状态下发生人命的严重车祸,都在高速上。

小米SU7事故后 希望所有人明白:智驾永远替代不了人类!

我个人建议是,只要是打开智驾,就必须设置一定的里程门槛,而且这个策略要跟人不跟车,如果摄像头检测到主驾不是车主,就得验证这个人有没有通过考试。

然后加大智驾的惩罚力度。

虽然现在很多车对智驾状态下分心驾驶也有惩罚,但基本就是30秒禁用,或者本次驾驶禁用这些。

这方面,我觉得可以向特斯拉学习一下。

正好这两天开了特斯拉FSD,它的惩罚机制就给我印象很深。

调用车内鱼眼镜头监测驾驶员眼睛有没有在看前方,视线脱离 3-5 秒就会提示,这时视线不回来就是一次警告,5 次警告 FSD 禁用一周。

狠,是真的狠。

小米SU7事故后 希望所有人明白:智驾永远替代不了人类!

今年前几个月,可以说是智驾发展的一个分水岭,行业突发猛进,很多车企打出了 全民智驾 的口号,搭载智驾的入门车型也是越卖越便宜。

比亚迪、吉利、奇瑞等,纷纷把智驾搬到10万甚至是不到10万的车上,这对于普及智驾当然是好事,但这同时也意味着,会有大量消费者第一次接触智驾。

比起教他们如何使用智驾,我想车企们更需要做的是让他们清楚地知道,智驾只是一个辅助,无论它多么厉害,开车都必须目视前方,驾驶者是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而这次的事故,无疑对行业内外这些大声喊口号的人提了个醒,智驾的过度宣传,得收一收了。

在真正的L5级全自动驾驶到来之前,智驾代替不了人驾,应该成为所有人的共识。

  • 举报
关闭
同类行情